包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兖州的传说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a_4791351.html

1.兖州城北三公里就有一块绝妙阴宅,被兖州旺族范家选中,真出现了“父子同朝为官、祖孙进士及弟”的官场奇迹。这块风水宝地在今大安镇范林村,叫作范家林。下面这则玄妙故事解释了整个范氏家族的兴衰。故事发生在明朝前期兖州府,已入仕做小官的范家主人为保子孙永世发达,苦苦寻找一处阴宅。某年的正月,一大早,天上飘着雪花,有道人师徒二人云游至范家,被主人敬为座上宾。师徒一住就是仨月,主人不但不厌烦,而且愈加盛情。后主人向师父道出自己年老,将不久于世,想求一风水宝地的想法。真诚感动了道人,道人说,在兖州有一风水绝地,属于天机,看出但不能说破,一旦说破,眼睛定瞎。主人对道人更加盛情。一个月后,双方约定,道人道出天机,范家后人保证道人有生之年坐上宾的位置。道人终于泄露了天机。道人还说,绝地下葬,范家能出一斗芝麻粒那么多的官,下葬时必定出现扁担开花和鲤鱼打鼓的奇迹。道人边说边拿出一把木剑交给徒弟,让徒弟继续云游、十年回访一次。接着道人瞎了,一月后主人去逝。出殡时正是春夏之交,繁花似锦,沿途人山人海,等待奇迹出现。有卖糖葫芦者生意甚好,早早就将糖葫芦卖光,闲来无事,就沿途摘了花草,插满了扁担,赶往观看。范家林东邻泗河,一老雕叼着条大鲤鱼艰难的从上空飞着。吉时一到,鸣炮奏乐,炮声一响,老雕受惊,大鲤鱼脱口,刚好落在大鼓上卜卜楞楞,而卖糖葫芦者挑一扁担鲜花刚好赶到————鲤鱼击鼓、扁担开花奇迹同时上演。从此,范家男丁逢考必中,顶峰时达到父子同朝、祖孙进士。而瞎道士在范家渐被冷落,最后,莫说坐上宾,吃碗饭都要干下人的活计。第三个十年,徒弟再次回访,瞎道士教给徒弟破解之法。徒弟持木剑入范林,挂符念咒:急急如律令!戴官帽现身者见一个杀一个,从子时直杀到天亮,直至再无戴官帽者现身,破了范家的风水。此后,范家走向没落。

2.兖州鲍家林村萧家传说兖州萧家繁荣昌盛时期,流传着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说是萧家致富是有神相助。萧家当年百余顷土地,要收获和收藏很多粮食,建了很多粮仓,待行情适合时再售出,其中一个大粮仓很神秘,看守粮仓的长工,半夜里经常在这座大粮仓周围看见有两只雪白的玉兔围着粮仓跑,两只眼睛通红发亮,但是要想逮,怎么也逮不住,传说这两只玉兔就是萧家的传家宝。有一年,这个神秘的粮仓里,存放了满满一仓高粱,萧家约好一个酒商,来买高粱,打开仓门一看,却是满满一仓小麦,只好对酒商说对不起。但是卖了半仓麦子之后,第二天,粮仓里又满了,还是一满仓麦子。萧家对下人们说,这个秘密不要对外说,有了这神秘的粮仓,萧家就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了。萧家鼎盛时期,还经营一个榨油作坊,以加工大豆油为主,油坊内有几十间房屋,有一个很大的碾轧豆扁的车间,长约三十米,宽约十五米,车间内有一个大型地碾,石碾底盘直径有五米多,有一周围的凹槽,前后各有一大一小两个石滚子,石滚子上有凸道,对着地碾碾盘上的凹槽,用骡马拉动,将大豆轧成豆扁,小石滚在前边,约有二、三千斤重,大石滚约有五六千斤重,在后边,每天能加工两千斤大豆。轧好的豆扁放在蒸笼里,用大锅蒸熟,趁热用麻包捆住,下到油槽里,再用大、小油锤,砸进枣木楔子,挤榨出油,这是一种很复杂、繁重的传统加工豆油工艺。一年四季油坊内热气腾腾,气温很高,油锤小的重约十几斤,大的约三十余斤,需要身强力壮的男工喊着号子打油锤,这活又热又重,在油房里干活的工人,往往要热得赤身裸体的工作。萧家油坊延续了数十年,兴盛时,请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油匠,后来萧氏慢慢败落后,萧氏子孙中不少人当过油匠。萧家油坊是兖州城西南较早的也是最大的油坊。解放后其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迁移到城里考棚街路东刘家大院,成为兖州县粮食局油厂。当年村里没有学校,为使后代和村里儿童能读书,萧氏自萧兰友开始,在自家院落中开办村中清代第一个私塾学堂,他年老之后,儿子景美、景复,子承父志,继续传授儒学,学生中既有自己的子孙,也有村里的学童,他们耐心地教学生熟读,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上下篇和《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书籍,学生以读书、写描红、仿影、摹贴入手,学习知识和书法,学书法以学写小楷字体为主,楷书学成才能教草书、篆书、行书等书体。除学习儒学外,又增加了《尺牍》和珠算课程,教学生会打算盘会记账。萧家学堂教出来的学生,都学会了书法。萧家学堂走出来一批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如萧玉栋,尤精通珠算,担任生产队会计十几年,帐目从未出现过差错,所以人们称他是“铁算盘”。当年村内鲍宪文、鲍长恕二人因家贫,不能上学,萧景美、萧景复见他俩忠厚老实又喜欢读书写字,便免费让他们上学。萧景复年老有病不能教书后,学业有成的鲍宪文接过老师的教杆,做起了学堂老师。鲍宪文儿子鲍德厚长大后,又继承父亲执教私塾学堂。鲍氏父子很尊重老师,感谢萧家的思德,至今两家人关系很好。有一天,萧家大院里盖房子,到准备鸣炮上梁时,萧景复说不急,吉时未到,将有贵人来临,稍等片刻。原来他早知道这天上午有位省里官员从济南坐火车到兖州下车,去济宁州办事,要路过鲍家林,看见感恩碑,必定来家拜访。果然这位官员早就听说了萧家这件事情,今天路过看见碑文,直奔萧府而来,萧景复登高一望,省里官员的车轿来到大门前,他大喊一声,吉时已到、贵客临门,放炮上梁!在辟里叭啦的鞭炮声中,萧景复迎到大门口,那位官员连称他料事如神,两个人手牵着手,哈哈大笑着走进了萧府客厅。萧景复慷慨大义、疏家产救民于水火之中,善事传千里,有口皆碑,名声远扬。然而树大招风,此事也惊动了邹县峄山上的土匪,他们早就觊觎萧家的家产,在这年腊月天寒地冻。风大月黑之夜,从峄山下来的土匪,封住了萧家前后大门,翻墙进入萧家大院,持枪直奔萧景美卧房,萧家人一个个被惊醒,胆战心惊地起床,被集中在一起,土匪们抢掠了部分财物,架起萧景美就要走,这时萧景复大义凛然,怒斥土匪恶行,说:我兄年老多病,有事找我!土匪一拥而上,架起萧景复往峄山逃走,一路上萧景复大骂土匪不仁不义。走到泗河边,要趟冰河过去,残暴的土匪们故意折磨萧景复,叫他站在冰河里许久不许上岸,用枪逼着他,直叫他答应写信给萧家,拿一万五千块银元赎人,才叫他上岸,萧景复站冰河里,冻得浑身打颤,几次昏死在河水中,被逼无奈,只得答应。峄山在邹县城东南二十五里处,山体虽不算很大,但却以馋岩叠累,怪石悬空,幽洞玲珑,藏龙卧虎,易守难攻而著称,集泰山之雄伟、黄山之秀奇,华山之险峻于一身。历代都有土匪据险。隐藏于山中三十六个大山洞,和百余个小山洞之中,几百年匪患屡剿不绝。他们在各地都有通风报信的眼线,打听到哪里有富户,就来抢劫或绑架人质到山洞中,等被害人家中拿钱财来赎人,尤其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土匪武器装备精良,经常在夜间持枪骚扰村庄,抢掠财物,为非作歹,周围几个县的百姓,深受峄山悍匪之害。俗话说:“盗亦有道。但民国初年,盘踞在峄山多年的两个匪首大马子、二马子,全不讲章法,不顾江湖规矩和义气,只知如恶魔般残害百姓,唯利是图,且背信弃义、贪得无厌,专门以阴谋诡计算计被害人。堂堂一位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萧景复,身为一社之长,不料今生落入匪穴之中,忍受双腿冻坏的巨痛,遭受羞辱,还要忍饥受寒,得了一场大病,无奈何,在匪首威逼之下,只得连写几封信,说明自己双腿已冻残,身患重病,叫家中速送银元来救命。萧家收到一封封催钱的信,只得将家中银库存的银元,加上各柜上收来的现钱。凑了一万三千块银元,按土匪要求,在一天的半夜里,用马车拉着几麻袋银元,送往峄山。匪首虽然知道萧家很阔,但没料想到没几天就能送来这么多钱,于是又心生毒计,待黑夜中送银元的马车刚过了泗河大桥。匪首就命令埋伏在路边的土匪,把银元抢了个精光。第二天凶残的匪首竟说没收到银元,叫萧家再送一万三千块银元来赎人,否则人质性命不保。这时已到年关,萧家人望着催钱的信,上下愁得一筹莫展,这时萧景复长子萧瑞琦(出继)毅然挺身而出,冒着严寒和生命危险爬上峄山崎岖的山路,只身来到土匪洞前,用己身换取父亲的自由,回家过年养伤,等年后卖了土地再来赎人,土匪也被萧瑞琦惊人的气魄、超人的胆略和孝心所震慑,放回了双腿已残的萧景复。过了年关,萧景复将萧家良田二十顷卖掉、换取一万三千块银元,终于赎回了萧瑞琦。萧家连遭二次大难,元气大伤。萧景复也因双腿冻坏,治疗不及时,造成残废,随之辞去了南隅社社长一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几个败家子偷神秘粮仓的粮食,卖了去赌博,神秘的粮仓从此失灵,萧家人口多,所余六十多顷地分家析产后,每户所得不多,买进来盖楼的材料也按户分开,萧家也盖不起大楼了,兴盛百年的萧家大院,从此开始败落。

3.兖州新驿镇邢堂村刘天师传说:天机不可泄露清朝末年,兖州府西邢安社邢堂村(今新驿镇邢堂村)有个刘天师,刘天师参透了天机,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神机妙算,为人消灾免难。天师可说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从不说将要发生的事情。无论何人询问前程,刘天师总以天机不可泄露婉言相拒。如有相告的,也是话中有话,全靠个人去悟。某年开春,天师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父女二人在路上行走,女儿询问天师当年适宜种植的庄稼,天师怒到:小血闺女子,不抬头看天,瞎问些啥!女儿无端遭了白脸,生气就回了婆家并将此事说与家人。后来,在下种前,女儿的家人分析天师不该无端训斥人,是话中有话:抬头看天,可能是让种高粱。于是所有地里全种了高粱。秋天一到,每棵高粱都两人多高,结出二、三斤的穗头。用现在的话说,至少“吨粮”以上。次年开春,女儿再回娘家,父女二人在路上行走,女儿询问当年适宜种植的庄稼,天师又怒到:小血闺女子,不低头看你的路,瞎问些啥!女儿再次无端遭受白脸,一怒又回了婆家。在下种前,女儿的家人又分析天师是否话中有话,低头看路是不是指谷子呢,于是所有地里都种了谷子。秋天一到,密密麻麻的谷杆被谷穗压弯了腰,深深的低着头,谷粒又大又圆,产量超过了高粱。两年的丰收让女儿家丰盈起来,街临也都向天师女儿打探天机。第三年开春,女儿又住娘家,父女二人在路上行走,女儿又询问天师当年适宜种植的庄稼,天师一直无语。女儿撒娇道:爹爹,女儿知道抬头看天是种高粱、低头看路是种谷子,您老人家真神,快告诉我今年该种啥,好说给邻居们......没等女儿说完,天师怒道:小血闺女子,还不快回家,你找大事了!女儿赶紧跑步回家,家中还燃着大火,两年来的积蓄在大火中化为乌有。相传,刘天师参透天机是因为拥有一本天书,该书在民国时期流入小孟镇东吴寺村邱家,看过这本书的邱家出了个县长(日伪时期)。建国后该书辗转流入新驿镇李家村许云家(阿童木是李家村许氏,与许云不属一支),文革前天书长年放于许云堂屋顶棚,据见过的人讲,天书篇幅相当长,尽是花鸟鱼虫式的怪异符号,无人看懂,当属奇门遁甲之类的异书。后经文化大革命,该书失传。无论故事是否真实,天书是千真万确存在过的,从老年人的描述判断,天书上的符号或许是一种失传的的象形文字,至于内容,从来就没人说的清。

4.兖州晾衣井村的传说在兖州市城南的兴隆庄煤矿附近,有一个原来叫凉水井的村庄,因为七仙女凉水井旁晾衣的传说,而改凉水井村为晾衣井村。
  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仅有几户人家的凉水井,所坐落的这片土地极为低洼,河汊纵横、芦花飞放,一片沼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凉水井这片沼泽亦变为一片润滋滋的富饶之地。
  

传说农历三月三这天,正是天阙王母娘娘的寿诞之日,众仙都在为王母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竞相向王母敬献仙果。那真是缈缈金阙,森罗净泓;玉京金阙大荣华,异品奇珍无价。恰在这时,南天门又现彩虹景观,王母甚是欢喜,频频品桃饮酒。微醉中,她将两个品罢的桃核抛掷金阙瑶池之外。由于用力过猛,那两个桃核蹦跳着就越过南天门的白玉栏杆快速朝人间落去。谁知,那两颗桃核就正正地落在有着凉水井的那片富庶之地上。几年后,在那片土地上就生长起十余亩的桃园。
  这天是农历六月初六,王母娘娘的七女儿这个金枝玉叶的红衣仙女,从九天瑶宫中的喧闹场面走了出来,独自静思着漫步在南天门的白玉栏杆边。她扶栏站定后,忽然记起三年前母后抛扔的那两枚桃核来。于是,她就透过九天上飘飞的几片淡淡的云朵,撩拨下额前那几缕长发,瞪起好看的凤眼细细朝人间观望。只见那两枚桃核早已生发成一大片累累坠枝的桃园。在桃园中,有一个头戴苇帽的老翁正曲身拧辘轳浇灌桃园。在那桃园不远处,还有一条银链般的河流在向远方飘逸着,河床上白帆点点,并时有调皮的红鲤跃出水面,隐约还能听到那粗犷的古老的渔歌。在河边,有牧童打着响鞭牧羊;近前的河套田间里,有几个红男绿女正在荷锄耪地。七仙女着迷地看着天庭下那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场景,禁不住在心中感叹道:“这人间哪,可真美好!何不邀上众姐妹下人间一游!”在七仙女心中萌生了要相邀众姐妹下凡间一游的念头之后,就立马招呼上七仙女们,一甩广袖就驾上祥云悄悄飘降下人间。
  

当仙女们降下云头,就径直驻足到桃园里。或许是那灼桃出身于仙境的缘故,青枝绿叶间挂满的桃子都甚是俏丽,在微风颤动中,颗颗都是凝胭带绿,酡颜醉脸,煞是馋人。她们看着那白里透红的桃子,未等哪个仙姐、仙妹开口,众姐妹就采摘着桃子吃了起来。在吃罢桃子,或许是因弄脏了手,抑或许是脸腮上被桃子的毛毛刺得发痒的缘故,她们就又跑向离桃园不远处的泗河。七仙女们在那清澈见底的泗河水里,摸蚵蚌、逮鱼虾。在那两脚被淙淙的泗河水冲刷的直发痒的时候,众姐妹又相互嬉戏着乱拥乱抗和朝身上胡乱泼水。玩累了,姐妹们就脱下各自的衣衫在河水里洗衣,而后就将洗好的衣衫晾晒在白细的沙滩上。她们舒爽地平躺在沙滩上看点点白帆、听年轻与苍老的阵阵渔歌,望蓝天上的云舒云卷。当她们忽地记起要快速回归南天门时,已是午阳斜照。
  当仙女们在慌乱中拿起各自晾晒好的衣衫欲穿上时,忽的骤起一阵小旋风,将红衣仙女的衣衫刮入水中,继而又像蜻蜓点水那样将那红红的衣衫旋起,刮落在通往桃园的土路上,并再度随风飘飞。好在众仙女们齐齐围追,方才帮七妹子抓住那红衣衫。七仙女接过那脏兮兮的衣衫心中着急,她怕九天的母后知晓,会对她进行严厉处罚的。正当她犯难时,她想起了桃园中有老翁在拧辘轳浇园。七仙女不敢怠慢,就唤起众姐妹匆忙奔向那口水井。“老伯,可好?我想借您打上来的井水浣下衣衫可行?”七仙女走至近前怯怯问道。“你尽管洗,只要洗完了将水倒入水渠浇园即可,因为春夏以来,老天干旱无雨……”待七仙女漂洗完被风弄脏的衣衫后,那老翁又让七仙女将那衣衫晾晒在井旁的尚未挂果的桃树枝条上。当七仙女收起那晾晒好的衣衫往身上穿时,很感激地说道:“谢谢老伯,您就不要再拧辘轳啦,老天这就下雨!”那老翁哪里肯相信,老天上连片云彩都没有,哪里会有雨下?当那老翁依旧弯腰弓背费力地拧上辘轳,转脸再看那几个姑娘时,早已不见她们的身影。随着“谢谢老伯,谢谢老伯”的声音望去,那几个姑娘早已一溜成行地飘飞至半空中。当他回过神来,已是大雨如注。在那老翁将仙女如何井旁晾衣和晴天下大雨的故事啦给社人听后,人们就将凉水井村改名为晾衣井村,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5.兖州市漕河镇的故事漕河镇历史悠久,系罗敷故里,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曹国舅修仙之地。漕河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平原地带,属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终年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毫米。曹国舅,名佾,亦作景休,为八仙之一。《宋史》称他为慈圣光献太后(邢台宁晋人)之长弟,故称国舅。曹国舅乃北宋枢密使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宁晋,曹芸的父亲及以上曹氏诸人死后均葬于其原籍宁晋县延白村曹氏祖茔,后世迁徙灵寿,遂灵寿成为籍里,但曹彬却让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宁晋,守护宁晋县之曹氏祖坟,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后被仁宗封为吴王,曹玘之女应诏入宫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而后曹皇后之长弟曹佾成为曹国舅。根据此历史记载,曹国舅为邢台宁晋人,曹皇后之弟。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尽管地位很高,被封为国舅,而且天资聪明,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不喜欢利用特权,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曹国舅有一弟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国舅自始至终竭力规劝他,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国舅说:“天下之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积阴功,才有今日之富贵。如今我弟积恶至极,虽然明里他能逃脱刑典的制裁,但暗里却难逃天法。如果一旦祸起,家破身亡,到那时想牵只黄狗出东门,都是不可能的,我即感到耻辱又害怕真的会发生此事。”于是他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最后,他辞别家人和朋友,身着道服,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数年之后,他已达到心与道合、形随神化的境界。突然有一天,汉钟离和吕洞宾游至他修道之处兖州漕河镇,问他:“你闲居时修养什么。”国舅答:“其他的无所作为,只修道而已。”二仙问:“道在哪里?”国舅指着天。二仙问:“天又在哪里?”国舅指着心。钟离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于是授他《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6.泗河的传说年被水冲坏的兖州泗河大桥据说很久以前,泗河与东海相邻。东海的青龙经常上岸兴风闹事。于是洪水滔天,淹没很多良田、民舍。舜王便派大禹前来治水。大禹来到泗河源头,正赶上青龙闹事,洪水暴涨。他赶快组织民工筑坝拦水,谁知坝没筑好,又被青龙冲垮了。大禹无计可能,在草棚里发呆。忽然梦见轩辕帝扔给他一个荷*宝柱,让他汇集雷泽千荷,炼成荷*柱以镇妖龙。等孽龙上岸闹事,大禹念动真经,将宝柱扔去,正砸在龙头上,而且把龙头死死钉在地上。但龙尾还乱扑腾,遍地被砸出无数泉眼。大禹又命民工抬石陪压龙尾。后来,孽龙化成了泗河源头的青龙山,龙尾变成陪尾山,被龙尾砸出的泉眼,成了泗河之源的了。

7.九(酒)仙桥 诗仙太白以“斗酒诗百篇”、“醉草吓蛮书”而有口皆碑。他好诗亦好酒,“兴酬落笔摇五岳”,敢叫“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也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堪称诗酒英豪。人们称诗仙为酒仙,是对这位富有浪漫精神伟大诗人的昵称。李白寓居兖州(沙丘)达二十余年,出于对酒仙的热爱与纪念,后人遂称李白故居东鲁门的一座石桥为“酒仙桥”。


  酒仙桥原在沙丘城东门外(今火车站“南沙岗”下),因明洪武十八年()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藩兖州为鲁王,城南扩,原桥湮没,酒仙桥移至府河处,但仍距李白故居不远,因“九”、“酒”同音异字,岁月荏苒,民间口头渐讹变为“九仙桥”,并沿袭下来。但20世纪40年代在城老东门处曾出土一古碑,俨然镌刻“酒仙桥”三字。可知“酒仙桥”方正宗桥名,而古来酒仙应首推李白。作为李白第二故乡兖州的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仍应称其为“酒仙桥”。位于古城东门外,横跨府河的“酒仙桥”,几经移址,未改“酒(九)仙”之名。这儿北邻沙丘故址,南侧曾为唐时通往长安的驿道,是李白“别儿童入京”赴“天子诏”的地方。他跨马挥鞭,告别亲友,踏上前往西京长安的征程,一双儿女伯禽和平阳送他至驿道边,含泪话别,此情此景,已历悠悠千载。而今虽然时代变迁,路移物非,但在九(酒)仙桥畔,遥想太白当年,别有一番诗韵在心头。

8.中御桥

中御桥位于城内正中,横跨府河之上,明代鲁王建。鲁王为朱元璋第十子,名檀,受封兖州,在城内北部建有鲁王府。当时建桥三座,正对王府门者为中御桥。桥为砖石结构,一拱洞跨于河上,两旁设雕花石栏,南北长8丈,东西广3丈。明代万历年间(~)于桥南端修建一座四柱牌楼,飞檐斗拱,雄伟壮观,匾额书“培英坊”三个大字,此坊“文革”时拆除。偌大的御桥,像一张弓,也像一道彩虹,横卧河上,整个桥全是汉白玉雕凿而成。宽宽的桥面铺着厚厚的石板,桥两边栏杆的十二根古柱顶上各有一个小狮子,雕工细密,形态可爱。谁咱过都忍不住摸摸狮子头,再摸摸狮子背。日子长啦,一个个小狮子头上,背上早叫人摸得光亮光亮的,还有那蹲在桥两头的大狮子,虽说威风凛凛,可也是光亮光亮的。据说,镶在栏杆上的八块石雕,刻绘精美,每一块都述说着一则故事,个个生动感人,惹得过往行人驻足观览。图案有八仙过海,有福禄寿三星,还有“王小卧鱼”,御桥也因这一传说叫“鱼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小的穷孩子,为了给重病卧床的亲娘捕到一条鱼治病,正值寒冬腊月,他不顾寒冷在结了冰的玉带河上卧了三天三夜,硬是用身体的热量化开了一个大洞,果然从洞里跳出一条大鲤鱼,钻在王小怀里。王小回到家里把鱼煮熟,喂到娘嘴里。王小的娘吃了鱼,病就好了,“王小卧鱼”的传说从此便传开了。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