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包头富豪金利斌24岁摆地摊,身价25亿, [复制链接]

1#

年4月13日的凌晨,万籁俱静,鸦雀无声。为生活奔波了一天的打工人,带着浓浓的睡意,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寂静的时刻,在一家包头市的农业生产基地里却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源来自于一辆奥迪A8的豪车,而纵火者不是别人,正是这辆豪车的主人,身价过亿的包头富豪——金利斌。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金利斌被烧成骨灰的残骸也被人发现。在警方的仔细调查下,确定金利斌的死因确为自焚。

金利斌的死讯被曝光后,众人皆一片哗然,震惊不已。人们始终无法想象,一个仅在商界奋斗了二十年,就轻松实现了25个亿的“小目标”的商业巨亨,怎么会在其年仅44岁的年纪就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用自焚这种残酷至极的方式离开人世。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金利斌自杀的前夕,他甚至还曾亲自拉着自己的司机以及保镖一块痛快饮酒,完全没有想要自杀的苗头。

而根据这几位最后的目击者的陈述,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起富豪自焚事件似乎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糟糕的开局

作为包头市商业界的领军人物,金利斌的家世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开局十分糟糕。

年8月15日,金利斌出生在包头市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都说父亲是一个家庭最坚强的倚靠,但是在金利斌家里,与身体孱弱,卧病在床的父亲相比,给予金利斌安全感的始终是柔弱而又坚强的母亲。

因为丈夫身体不好,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金利斌的母亲只好一个人做好几份工作。

白天,她是餐馆里的服务员;等到了晚上,她又是夜市里吆喝卖货的小摊贩。

尽管生活的柴米油盐早已把这个妇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从始至终在给丈夫治病这件事上,她却从未妥协过。

遗憾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病床上的丈夫终究还是也扛不住身体的病痛,给这对可怜的母子留下一堆医疗债务,撒手人寰了。

丈夫走后,这个早已残破不堪的家庭就只剩下金利斌的母亲苦苦支撑着。

尽管家里穷到冬天连一斤炭火都用不起,母亲却坚持送金利斌上学读书。在她看来,穷不可怕,可怕的没改变自己窘境的能力。

而对于他们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寒门,只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因此,哪怕挨饿受冻,她也决心要把儿子供出个名堂来。

母子连心,对于母亲的一番苦心,金利斌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而在功课上,他也未敢懈怠过。

尽管金利斌在学习上十分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世上有些人就偏偏不是读书的料。

别人背几遍就能记住的知识点,有的人哪怕背上个几十遍都开不了窍。金利斌,就属于后者。

念完初中后,金利斌没有考上高中。为了儿子将来有个像样点的文凭,母亲便建议金利斌去念个技校。对此,金利斌却表示连连拒绝。

一方面,他心里也清楚自己并不是读书的料,倘若再继续走上学这条路,也只是白费金钱和时间。

另一方面,体谅到母亲工作的艰辛,他也想着早些步入社会挣钱,好给母亲分担经济压力。

尽管对儿子念书一事心有不甘,在金利斌的强烈坚持下,母亲只好接受了他外出打工的提议。

因为没有文凭,也没有过人的技艺,步入社会后,金利斌只能进入到一家工厂里,做起了流水线的工作。

众所周知,工厂里的工作一向枯燥无味,赚钱的钱也不算多。

但对于金利斌这样一个从小就有上顿没下顿的人来说,这种稳定踏实的生活却是最难得可贵的。

每次发了工资,金利斌总会把一大半的钱寄给家里的母亲,仅在身上留点看病的救命钱。

几年务工下来,金利斌往家里寄的钱也逐渐把给父亲看病欠下的债务还清了。

看着儿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母亲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而每次看见母亲的笑容,金利斌总是想着,哪怕自己一辈子都将在工厂里做个普通的工人,也不失为一种幸福的人生。

不过,一切就好像冥冥中安排好了似的,注定了金利斌的人生绝对不会平凡。

年,金利斌所在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只能实现大规模的裁员。

作为厂里毫无核心竞争力的底层员工,毋庸置疑地,金利斌出现在了裁员名单里。

失业的那一年,金利斌26岁。对于一个普通男人来说,26岁,是该考虑成家立业的年纪。

但26岁的金利斌身边不但没个对象,就连赖以谋生的工作都给丢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暂且回到家中,一边养精蓄锐,一边思索着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儿子失业回家后,善解人意的母亲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每日帮他把饭菜准备后,而后就推着自己的那辆破烂的小摊车出街摆摊去了。

一日,看着母亲出摊的背影,金利斌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往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没错,金利斌所想的,正是千百年来,在民间经久不绝、广为流传的赚钱手段—摆地摊。

金利斌会产生这个念头,并非只是脑头一热。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说,金利斌所出的包头市位于内蒙古的中部,人口相对比较聚集。

其次,这块地方虽是块宝地,但由于商业环境不够成熟,这里的市场其实还未开发完全。一旦创业者在这里搭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必能赚的盆满钵满。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商贩的儿子,金利斌从小就跟在母亲身边,学到了不少生意方面的技巧。而这些技巧用在摆地摊上面,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分析利弊后,金利斌就把自己想法告诉了母亲。尽管自己心意已决,但对于母亲的态度,金利斌却始终拿不准。

而正当他内心忐忑不已的时候,母亲却从里屋一小叠钱,交到了金利斌的手上,说道:“儿啊,娘没用,没能给你攒下多少做生意的本钱。这四千块钱,是娘这些年来全部的积蓄,你好好拿着。”

望着金利斌激动的眼眸,母亲接着说道:“以前无论是读书还是进厂,都不是你自己选的路。如今你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娘也不想拘着你,倒不如就让你凭自己的本事去搏上一搏!”

听完母亲的话,金利斌的内心既感动又惶恐。母子俩虽未再多言语,但仅一个眼神,便明白了对方的心思。

望着手里那个那叠被汗渍染色的纸钞,金利斌也在心里暗暗发誓,往后绝不辜负母亲的一番期望,定要在这包头市闯出个名堂来!

都说能成大事者,心中都有一块不可转移的磐石。面对未知的挑战,金利斌心中那块肯吃苦的磐石已经形成了。

金利斌以为,自己的奋斗之路应当是困难重重,一片荆棘的。但他未曾料到的是,自己的成功竟会来的如此幸运而简单。

投资上的“天选之子”

因手头资金有限,在摆地摊的初期,金利斌也只是稳操稳打地进了些水果、蔬菜来售卖。

包头市虽是内蒙经济中心,但因气候地质等因素,当时新鲜的果蔬在市场上实则并不多见。

所以,金利斌每次在外地调来的果蔬,还没地摊上摆放多久,就会被顾客们抢购一空。

显然,在做生意这条路上,金利斌算是十分有天赋的。至少几个月的果蔬生意做下来,金利斌赚的钱虽不至于盆满钵满,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但显然,这点成就还不足以让金利斌止住前进的步伐。

从果蔬交易中,金利斌悟出了一个做生意的道理。那就是赚小钱的生意人,一辈子只会迎合市场,人家卖什么,他就跟风卖什么。

而一个赚大钱的生意人,应当明白市场的供需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起回避生意死角,懂得自主创新才是致富的关键所在。没有市场就开发市场,没有客户就创造客户。

商场无情,唯有懂得变通的人才能站稳脚跟。而坚信自己一定能赚大钱的金利斌,在悟出致富经后,第一个想要去开发的市场便是让众多商人都忽略了的零嘴产业。

对于老百姓来说,零嘴虽不似米粮重要,却也是生活里必不可缺的调味剂。

大到宾客宴席,小到打发时间。零嘴对于人们的意义就像是喝水般,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而金利斌正是抓住了零嘴这一特质,在其他商贩还未察觉的时候,抢先与一湖北的生产瓜子话梅等各类小零食的零嘴厂家达成了合作。

而事实也正如金利斌所料,当这些薄利多销、物美价廉的食品进入市场后,就迅速引发了民众的购买热潮。

等其他商贩察觉出其中的商机,也想着去这家零食厂进些货来卖时,却被告知厂家早已与金利斌签独家代理权。

也就是说,这口肥肉,只有金利斌一个人吃得上了。

而在连续吃了两个月的肥肉后,金利斌这个原本在商界瘦骨嶙峋的瘦子,也成功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40万元。

或许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在接下来的投资中,金利斌就好像是个“天选之子”,每次瞄准一个市场往里面投钱,他总能从中获得一笔不菲的回报资金。

例如时至今日,依旧在在内蒙蓬勃发展的液态奶行业,就是金利斌一手带动起来的。

从一位白手起家的清贫青年,到腰缠过万的包头市小老板,截止到这里,金利斌在做生意这条路上奋斗出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固然,金利斌的成功有其毒辣的商业眼光在起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运气作祟的成分实则占据了大多数。一旦运气没了,他的万千大厦就该倾了。

然而,伴随着旁人一声声“投资天才”的称赞,金利斌便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个商界的天才。

只要他想投的市场,就一定会赚钱;只要他想做的事,就一定会成功。

而如今早已不必考虑温饱问题的他,只想着干成一件大事,那就是开公司,做企业。

尽管他根本就不明白,与摆地摊相比,管理好一个企业需要具备多少经营手段和知识储备。

都说人越缺什么,就越在意什么。或许是因为年少时对物质条件的缺乏,长大成人后,金利斌便对金钱的渴望癫狂到了极致。

癫狂到哪怕面对母亲的那句“儿啊,做人要脚踏实地,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的劝诫,他听得懂,却做不到。

自掘“焚”路

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年,金利斌在包头市成立了一家名为“惠龙”的商贸有限公司。

与之前单一售卖酒水、果奶不同的地摊生意不同的是,这家惠龙企业正如金利斌宏大的野心般,不断渗入包头市的洗浴、超市、矿山、物流等领域。

在那段时期,你能在内蒙见到的产业,基本上都有金利斌的“惠龙”在里面分了一杯羹。

事实上,在金利斌成立公司的初期,很多人对他的做法实则并不看好。毕竟就运营规模而言,摆地摊和开公司始终是有璧的。

一个能把地摊摆好的生意人,不一定就能在企业里如鱼得水。

但偏偏金利斌的存在,就好像是对所有不看好他的人打了脸。

自年“惠龙”创立以来,短短的十几年间,金利斌就靠着这家企业获利近25亿,一跃成为包头市名副其实的亿元富豪。

所谓树大招风,金利斌在商界的异军突起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眼红。

有些对家公司为了排挤金利斌,甚至联合在一起,在媒体上散布出一些关于金利斌资金流不清白的言论。

面对不怀好意之人的种种卑劣手段,从小就在市侩中摸爬滚打的金利斌自然也有自己的妙招。

仅靠着几场慈善活动,金利斌不仅成功将这些谣言彻底扼杀殆尽,还因此获得了“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和“感动包头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既是商界的“投资天才”,又是民间慷慨解囊的“活菩萨”,当时的金利斌真可谓是名利双收,好不风光。

按理说,此时金利斌完全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担,好好地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欲望就好像是藏在人们心里的洪水猛兽,一旦阀门被打开,就只剩下吞噬的命运了。而金利斌内心的那头猛兽,似乎已经苏醒太久了。

为了喂养心中急不可耐的野兽,年,金利斌不顾亲友劝阻,在包头市创办了自己的第二家企业--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责任公司。

与第一家企业不同的是,这家福禾豆业是完全由金利斌一人掌权的。

公司里的任何决策得由金利斌这个董事长拍板,至于企业里的其他员工,只能按部就班地执行他下达的指令。

哪怕是公司的管理层,都无权干涉金利斌的任何决定。

显然,这种完全独裁的经营理念,是根本不利于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的。

面对他人的逆耳忠言,金利斌却彻底没了当年初创业时的谦逊模样。“反正我这个投资天才,投什么都能赚钱,又何必再听取他人的建议呢?”如此想着,金利斌不愿也不屑再收起自己欲望的爪牙。

年,预感有机蔬菜将在未来蔬菜市场大有发展的金利斌,毫不犹豫地将公司账上的5亿资金投入到一家种植绿色蔬菜的生产基地中。

原本,金利斌还筹划着利用这个生产基地带来的利润,在三年内实现福禾豆业的上市。

可是接下来一系列变故,却彻底让这个包头富豪傻了眼。

当从下属口中得知生产地基因过度亏损导致公司资金断裂的消息时,金利斌的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怀疑。

他无法理解,自己这个“投资天才”为何会在这种关键的事情上掉链子。

到底还是在商海拼搏十几年的老手,很快,金利斌便从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因为比起着急和难堪,此时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去贷款融资。

为了保证生产基地能继续运营下去,起初金利斌只是向银行发起贷款请求。

而因为金利斌背靠惠龙和福禾豆业两大龙头企业,银行方面对其的贷款申请并未过多审查,甚至为了瓜分利率点,很多当地的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都主动向金利斌提供贷款支持。

对于寻常企业来说,在众多金融机构的合力支持下,这种资金链断裂的难关应当很容易就能够克服。

但是,金利斌所经营的福禾豆业和惠龙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上,在刚开始从个体户转向企业模式时,金利斌就已经打着所谓“互利共惠”的由头在民间非法吸取了不少钱财。

而等到年斥巨资建设这片生产基地的时候,两家公司账户的资金早已是“以债养债”、岌岌可危的局势了。

或许是为了保持面上的风光,又或许对自己在商界第一次失利的不甘心,在花完从金融机构贷出的2.17亿元资金后,金利斌又重操旧业,打起了从民间非法集资的主意。

据公安局专案组的调查数据可知,截止到自杀前夕,金利斌利用自己在业内的名声和威望,总共从民间受害者手中非法集资到了高达22.24亿元的巨款。

更可怕的是,在这些受害者中,有不少还是诸如教师、公务员甚至警察等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基层工作者。

除去对金利斌本人的信赖,这些受害者之所以会中圈的理由魔幻而又现实。“当初金老板可是口口声声向我们承诺,说是只要肯贷给他十万以上的资金,每个月都能从他那里拿到三分的利息。可谁知道,转眼间这一切都化成了灰烬。”

与这一笔笔打水漂的血汗钱化成灰烬的,还有金利斌年仅44岁的生命。

年4月13日,因不堪忍受公司每日因这24.42亿债务带来万元利息的压力,金利斌再也没有了年少时的担当与魄力。

当日凌晨,在把司机和随身保镖用酒精灌醉后,金利斌开着自己那辆拉风的奥迪A8,独自一人来到了令他又爱又恨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自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人知道当他坐在浇满汽油的驾驶座上,点燃火苗的那一刻,究竟在想些什么。

但所有被金利斌蒙骗的债主却十分清楚,金利斌之所以选择自焚,必然有其企图用死亡逃避现实的因素在作祟。

毕竟人生在世,活着可比困难多了。不过,就算金利斌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在这世间所欠下的上亿债务却还是要还的。

尽管根据调查组的清算结果显示,金利斌在离世后,其账面上包括36台公司汽车以及被冻结的多万人民币在内的所有可用资产,与其欠下的20多亿债务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了。虽然无济于事,但也聊胜于无。

或许是对金利斌自焚的事实难以接受的缘故,时至今日,关于他死亡的疑点却始终被债主们激烈讨论着。

首先是其出事前,与国开行已经谈拢的一笔价值万元贷款的去向。

据悉,金利斌在实施自杀的前一天,曾亲自以惠龙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向国家开发银行谈成了一笔价值万元贷款。

那日,关于贷款的细节部分早已商量妥当,就差最后的签字环节还未落实。

按理说贷款即将到账,金利斌万万没有理由在临门一脚的时刻放弃掉这个“翻身”的机会。

而这种离谱的举动,也更让旁人断定,莫不是金利斌想借着自焚的举动玩一个金蝉脱壳,携款跑路。

而更让人疑惑不解的是金利斌在自杀前夕在司机和保镖面前的异常举动。“都说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平时,哪怕稍微从我身上闻到点酒水味,老板都得发上好久的火。

可奇怪的是,那天晚上,他却硬是逼着我和保镖小刘一起把整瓶白酒给干了,自己倒是一滴酒都没下肚。就好像是接下来,他有什么大事也去做似的。”

除此之外,金利斌被烧得彻彻底底的骨灰也是这起自焚案件的一个极大的疑点。

据尸检的专业人士透露,与一般的自焚案件,金利斌尸体的残骸倒像是被火葬场里焚尸炉专业处理过一般,烧的极为彻底,除头盖骨外,完全没有掺杂任何“杂质”。

也正是凭借这一疑点,一些被金利斌蒙骗过的债主竟然就此事提出了一个极度荒唐的猜测。

在他们看来,或许自焚现场的残骸并不是归属金利斌本人,而是来自于他早已入土的父亲。

尽管根据后来的DAN鉴定,这种猜测最终被警方推翻。但在那些深受金利斌其害的人们眼中,这一离奇的猜测,却也是他们苦难生活里,一个相当大的慰藉。

回顾金利斌的短暂的一生,有过落魄,有过辉煌,也有过彷徨。与其他创业者相比,金利斌的致富之路充斥着太多幸运与偶然。

一个又一个机遇将这个原本低如尘埃的青年捧上神坛,成为人人称赞的“投资天才”,让他飘飘然地忘记了来时的路。

殊不知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当幸运的冠冕被人摘取,当平凡的面目被人戳破,那颗早已被欲望蚕食的内心又应当何处安放呢?

几经辗转,最终那头名为“欲望”的野兽还是作茧自缚,和他那“心比天高”的自尊心葬送在火海里罢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