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包头钢32号街坊第1个保留的苏联建筑群, [复制链接]

1#

包头市是“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色彩。包钢、一机厂、二机厂、热电厂的建设成为这座城市最主要的产业,大量从东北地区迁入的工人、专家等成为支援包头建设的“技术移民”,人为提高的城市化率带来了大量的居住需求,此时前苏联在住宅方面的“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和施工装配化”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包头市仿造前苏联的街坊住区,在工厂周边就近建设了大量工人住区,包头市的街坊式住区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

几十年的建筑特例:前两层外墙厚度和第三层不一样

包头市50年代建成的工人住区以多层住宅为主,以一梯两户、一户两室的50平米户型占多数,由于中央“降低非生产性建筑标准”的指示,包头当时正在建的几个街坊住区均调整了设计方案,甚至正在建设中的住宅也降低了标准,如青山区呼得木林大街1号街坊的3层砖混住宅,建造到3层的时候,将外墙厚37厘米减为24厘米,出现了几十年建筑史上唯一的特例。

住宅区基本都传承了前苏联街坊住区的设计理念

每栋3至4个单元,建筑基本为3层砖混结构,每个单元一梯2至4户;坡屋顶铺设灰色瓦片,墙面为灰色清水砖或暗红色清水砖;单元门采取券柱式设计,上方设计白色浮雕,工艺非常精美。规划采用了当时苏联盛行的面积为6-8公顷的街坊布局形式。这种街坊面积小,建筑容积率低,居民人数少,不能在一个街坊范围内独立布置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商业服务、幼儿园、医疗等公共设施建筑,居民购物、入托、上学都要穿越街道。

从60年代开始,在总结包头市居住区规划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和国内某些城市的成功做法,尝试以扩大的街坊布局取代传统街坊。范围以城市干道为界,面积20-30公顷,每个小区可容纳-人居住,单独布置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小区内车辆通行受到限制,可以把日常生活同城市交通隔离,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在此过程中很多建成于50年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被拆除,街坊式住区因建成时间久、居住条件差而区位优越、土地出让收益高等因素,逐步被冠以“棚户区”的名义推倒重建,造成城市历史的中断。

钢铁大街32号街坊:城市发展的缩影,确定保留的“苏联楼”建筑群

钢铁大街32号街坊始建于年,年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占地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居民楼36栋,户、人。当时以前苏联援建专家、学者和高工等人员居住为主,现在主要居住着其遗属、子女。街坊整体是坡屋顶、红砖、红色窗框,规划上呈周边式围合布局,内部隐蔽性非常强,继承了50年代前苏联住区的经典手法,凝聚了几代产业工人的记忆,“钢32号”街坊就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引领了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的“钢32号”街坊不再辉煌,普遍存在屋顶漏雨、窗框老化、墙皮脱落现象,供热、供水、排水系统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绿化植被杂乱、建筑私搭乱建,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公共配套设施缺失,道路路面破损、机动车道狭窄,私家车乱停乱放、景观设施陈旧、生活环境差等问题日渐突出。

年,在经历了社会舆论的多次报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多次建议与提案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多次努力后,包头市政府启动了对“钢32号”的保护修缮工程,它成为了这座城市里第一个被确定保留的“苏联楼”建筑群。

年8月20日,包头日报报道了《开启包头市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新征程——自治区物业管理现场会在包召开》新闻,用大幅章节介绍了“昆区钢32老街坊改造传承城市的记忆”内容,文章对街坊改造工程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对包头市通过保护修缮延续街坊生命力和提升价值的做法给予肯定,指出改造工程“打造了我市新的棚户区典范,把近现代历史痕迹和城市记忆传承下去,成为全国棚户区改造的一道亮丽风景”。

“钢32号”街坊周边有包头百货大楼、王府井、维多利等大型商场,鞍山道步行街、乌兰道风情街等纵横布置,车水马龙、人流密集、商业繁荣。在钢32号街坊智慧养老社区,运营商在“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基础上引入PPP模式,打造了国内首家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让社区老人尽享科技化、信息化带来的智慧养老服务。

“钢32号”街坊的布局特点和建筑特色是社会主义观念在建筑层面的体现,是构成城市文化特征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城市工业文明形成和城市文明演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街坊式的邻里关系占据了居民生活的主要部分。由于单位制居住模式的影响,从工作到生活,居民们都有着同样的交往圈子,工业生产文化与生活休闲文化紧紧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街坊生活的集体记忆。生活在街坊中的人们见证了工作单位的成长,经历着居住环境的变化,这种日积月累的记忆又影响着整个城市文明向前发展,城市与市民之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品位。

“钢32号”街坊是最早被提上保护日程的街坊,也是第一个被实施保护改造工程的街坊,在包头市现存的街坊住区中可谓“幸运儿”(拆迁成本高,鲜有开发商投资开发),对其他街坊住区的去留起到了很好的建设性作用。其具有典型的轴线对称、周边式布局、强调秩序感的围合式规划手法,对于居住环境的营造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它通过极具形式感的平面和均等化的立面比例,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公共设施居中布置体现了当时人人平等、平均主义的理念。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